每到暴雨多发季,地下人防工程防淹度汛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地下工程包括地下人行道、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近年来发生的城市内涝给地下空间防洪建设敲响了警钟。严重内涝和损失貌似天灾所赐,实际上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缺陷累积而成的系统危机。
地下工程,成防汛难题
地下工程确实需要更多的防范。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起步较晚,普遍存在重视地面看得见、摸得着的“表面文章”,而对费时费力、难见政绩的地下空间建设与管理关注度、认知度、抓建力度都远远不够。目前的规范与标准中对地下空间的防洪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一般在设计过程中都是使用地表防洪规范,而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地表防洪规范不一定适用于地下工程。而且,地下空间的防灾工作主要集中在防火、防爆等方面,对于防洪方面重视不够。防洪措施与人员紧急疏散措施的实施尚有欠缺。一旦地下空间遭遇洪水侵袭,其破坏程度不可计量。许多地下空间都是连通的,从地下可以从一幢建筑穿到另一幢建筑。这样走路是方便了,万一大水冲进来了,怎么办?
工程措施,容不得马虎
出入口处安置防水措施。原始的有沙包沙袋,高大上的用防淹门、挡水板,在发生事故时快速堵截暴雨洪水或防止江水倒灌,减少进入地下空间的水量,在较大洪水时减慢洪水流入速度。
排水设施:泵站或集水井。洪水入侵、线路渗漏水以及冲洗水和发生火警时的消防水等都会聚集到地下空间最低处,因此可以在此处应设置排水泵站,将水量及时排出。
防漏防渗措施。通常采取防水拢头或双层墙结构等措施,并在其底部设排水沟、槽,减少渗入地下空间的水量。
合理设置地下空间入口结构。考虑当地的降水特点,在地下空间人口处设置排水沟、台阶或使入口附近地面具有一定坡度,有效地减小入侵水量。
科学管理,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是地下车库防水的基本原则。
绘制洪水风险图。一方面,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居民了解居住区的洪水风险,提高水患意识,出现洪水警报或洪水灾害时指导居民安全避难。另一方面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为防洪规划、洪水发生时进行的调度和指导防汛避难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加强地下空间的通信,规范疏散指示牌。使处于地下空间的人们及时了解地面情况,一旦地面发生可能造成地下空间危险的强降雨,人们可以按照最有效的逃生线路离开。目前国内研究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疏导标志,不怕高密度的踩踏磨轧,不需任何专门的电能,自然光(站内灯光)照射5分钟后,无论任何情况断电,都能自动发光10小时以上,引导人们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洪水预报与抢险预案。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做好地下空间的临时防洪措施,对于越江地铁隧道遇到地震或特殊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做到关闭防淹门、中断地铁运营、疏散乘客等措施,暴雨来袭前组织紧急挪车,从而使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另外,由于洪灾历时短、影响面广、危害大,制订几套较为可靠的抢险预案措施用来应付突发事故。
完善防洪标准。结合当地的洪(潮)水位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完善现有的防洪标准。除了提高硬件标准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地下空间防汛专用的预警系统,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可以同时共享到预警信息,提前准备应对。
暴雨袭来,出现险情怎么办?
暴雨来临,一定要加强值班。一旦发现倒灌入地下车库等险情,要及时报告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出动应急抢险组、疏散转移组、工程维修组、安全检查组。
1、组织抢险人员开展堆积沙袋等措施,设法用沙袋、防淹门、挡水板等阻断水源。
2、暴雨来临前,要对已进入车库对可能会引起水淹的车辆和财物进行摸排,并通知车辆可能被淹的车主及时将车移出车库或移至高处,转移可能处于危险中的人们与财物。
3、按情况启动自备电源,确保抽排水的水泵能正常运转,确保地下车库、商场等地下构筑物的安全。如有必要与可能,可外调大功率抽水泵抽取来不及排放的积水。
车库被淹,车主损失谁承担?
暴雨过后,如果停放在地下停车场的车辆被水浸泡,损失该由谁来负责?据部分法律界人士认为:
第一,开发商提供的停车场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符合设计及使用要求,否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物业服务公司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停车场作为公用设施及场地,物业公司有义务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这属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管理范围。特别是梅雨季节及下暴雨期间,物业公司应当提前对停车场的场地排水情况及公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风险排查,并及时通知小区车主,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果没有及时通知或措施不得法,物业公司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责。
第三,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车主投保的保险合同约定。一些保险公司的车辆损失险中明确规定,车辆被水淹或者涉水行驶导致发动机损害的,属于免赔责任情形。按此约定,车主将无法要求保险公司理赔。